Search

兒科急診的小故事

早上有一則新聞,屏東有一名21歲的男大生,7月在牙科診所拔左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兒科急診的小故事

早上有一則新聞,屏東有一名21歲的男大生,7月在牙科診所拔左下方「智齒」時,拔到一半突感不適、呼吸困難,醫師掀開治療巾一看,發現男大生左臉頰及脖頸如吹氣般腫脹,趕緊轉送醫院急診,發現是頭頸部的皮下氣腫及縱膈腔氣腫。

先前,我在兒科急診上班,也有一個類似案例,有一位16歲男孩拔完「智齒」後4小時,突然出現胸痛、呼吸不順,媽媽帶來兒科急診求診,我們安排胸部X光檢查,X光結果顯示病童有皮下氣腫及縱隔腔氣腫。

「拔牙後的提醒」

大家都有拔牙的經驗,畢竟牙齒痛起來是很折磨的。

拔牙尤其是拔智齒,是有機會造成氣胸、皮下氣腫、縱隔腔氣腫。雖然機會不大,但是還是可能會遇到!

原因是什麼?

聽我說說看⋯

當我們接受牙齒治療時,尤其是拔牙時,牙醫師都會使用噴氣來清理患者口中的唾液與血水。

我們人體的「舌根」與「口腔底部」連結處有一細微間隙,稱為「翼顎間隙」 Pterygomandibular Space 。

所以當拔牙時間太久,噴氣使用過多,入口氣體量可能太多,氣體確實可能從此處進入胸腔。

「拔智齒因時間較久,氣胸可能性較高」,過去也有文獻報導類似病例。

我們人體的縱隔腔是在胸腔內的兩側肺臟中間處,內有重要器官,例如胸線、心臟、大動脈、大靜脈、氣管、食道等,正常狀況下,除氣管、食道有空氣,其他部位不該有空氣,因此若是出現「從口腔灌進的空氣」,「確實很危險」,不只氣管、食道被壓迫,還可能因帶菌空氣引發全身性感染致死。

所以呢!

假如你今天拔「智齒」,而且「花的時間比較久」,拔完牙回家後,若你出現胸悶、呼吸不順的症狀,最好是盡速就醫治療比較妥當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